报告人:万师强(河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生态学实验与英文论文写作——给中国研究生和年轻博士的建议
报告时间:1月8日下午,13:30-16:00
地点:北楼一楼半多功能厅
报告人简介:
万师强,河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在Nature Geoscience, Ecology Letters和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先后被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 Science News, Faculty of 1000, Science Daily, Nature China和Nature Asia报道和高度评价,被SCI引用6500余次,H指数41,连续四年入选(2014—2016)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作为共同主编(2007-2013)创办了国内生态学首份SCI刊物Journal of Plant Ecology。先后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2005)、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 长江学者(2011)、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等荣誉称号。
报告人:韩士杰(河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重视科研项目申报中学科交叉的作用
时间:1月8日,下午16:00-17:00
地点:北楼一楼半多功能厅
报告人简介:
韩士杰,博导,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入选者,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界面生态学、全球变化及其与森林生态学交叉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贡献:1)建立“森林界面生态学”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涡度相关仪的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定位研究。2)发现长白山原始老龄林是大气CO2的持续碳汇,提出并论证基于原生稳定群落碳储量量化自然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普适性方法。3)建立了引领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碳、氮、水、温综合模拟实验平台。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气象MUMM奖、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团队”。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先进野外科技工作者、中科院CERN特殊贡献奖。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组
青促会小组
研究生部
2019年1月4日